508

參賽隊伍

總獎金 新台幣 31.00 萬元

圍棋棋力模仿與棋風辨識競賽

已結束

競賽說明

本競賽包括模仿圍棋棋力競賽與辨識圍棋棋風競賽,由於下圍棋是人類的智慧行為,模仿各種階段的圍棋棋力可以說就是模仿各種階段的人類的智慧行為,未來元宇宙的發展中,將會需要設計許多非人類角色(NPC),增加元宇宙的豐富內容,因此培養這種人才是很重要的。而辨識圍棋棋風則是賦予NPC個性,這也是與人類共存的機器人所需要的特質之一。
本競賽需要應用深度學習方法,例如CNN, ResNet, Transformer,可達到初步的成果。如果要效果更好,需要設計擷取各種feature方法,或是使用meta learning, few-shot learning, GAN或是強化式學習方法MCTS, Alpha Zero等進階方法。本競賽兼顧AI方法的廣度與深度,是大專學生很好的研究題目,可以訓練學生應用深度學習的能力。

Note : For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refer to related documents in "Download Dataset".


報名規範

  1. 報名時具中華民國學籍之在學學生(研究生和高中生皆可)、或社會人士,凡年滿18歲皆可報名參加。若為未滿18歲之未成年人,經法定監護人同意後可報名參加。(趨勢科技公司員工除外)。
  2. 參賽隊伍人數1至4人。
  3. 參賽者只能加入一個參賽隊伍,一旦加入隊伍後則無法更換隊伍。
  4. 報名截止後,不可再變更團隊成員名單及人數。
  5. 比賽期間,隊伍不可合併與分割。
  6. 基於學校課程要求而參與比賽的參賽者,隊伍命名方式請依循學校課程之規定,以利課堂評分。


報名方式

  1. 報名隊伍每位隊員皆須於『T-Brain AI實戰吧』(https://tbrain.trendmicro.com.tw/) 以 Google 或 Facebook 帳號註冊會員。
  2. 報名隊伍每位成員須於『AI CUP報名系統』(https://go.aicup.tw/)登入報名,並依照報名頁面所示項目,逐項填寫每位隊員之資料(註1),並完成組隊流程,以進行競賽登錄。
  3. 隊伍於『AI CUP報名系統』完成競賽登錄後之下個工作日,各隊伍成員即可於『T-Brain AI實戰吧』參與本次競賽。
  4. 參賽組別分為學生組、社會人士組。學生組需要全隊皆為學生身分;隊伍內只要有一名非學生身分者,則全隊列為社會人士組。
  5. 報名後,請每位參賽者協助填寫「圍棋棋力模仿與棋風辨識競賽-前測問卷」。
  6. 比賽結束後,請各位參賽者協助填寫「圍棋棋力模仿與棋風辨識競賽-後測問卷」。
註1:報名系統流程說明可至 AI CUP官網查看(相關網站→ AI CUP報名系統流程)。或至下載區下載報名流程說明文件。隊員資料中的Email,請填寫各隊員於『T-Brain AI實戰吧』註冊之Email,若報名頁面填寫之Email與『T-Brain AI實戰吧』之Email兩者不相符,將視為報名不成功。

領獎資格與方式

  1. 本次獎項包括「學生組排名獎」13名、「趨勢科技人工智慧創意獎」3名。
  2. 學生組排名獎(註2):得獎隊伍同意協助主辦單位下列安排,否則喪失領獎資格。
    • 隊伍內所有成員於報名當日,皆須符合中華民國各大專校院在學學生身分,該參賽隊伍方具學生組領獎資格,並於敘獎時檢附相關證明。
    • 獎金以新台幣匯款方式發放,得獎隊伍應配合中華民國稅法繳交相關所得稅。
    • 「學生組排名獎」得獎隊伍須於指定截止日前,提交可重現該模型的原始程式碼與最終報告,以驗證結果。
    • 最終成績的評量項目包括兩部分:(1).該隊伍於Private Leaderboard之排名,佔70%比重;及(2).該隊伍於公告期限前繳交之報告,佔30%。兩者同為實際獲獎依據。惟獲獎隊伍必須為Private Leaderboard排名前25%隊伍(不超過30隊),並依規定期限繳交報告、通過評審委員團隊的審查。
    • 報告應包含主辦單位所規定之內容項目,評量標準包括三部分:(1). 報告完整性(10%)、(2). 報告正確性(10%)、與(3).程式原創性(10%)。由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計畫辦公室之專家委員組成之評審團隊,進行評分。若截止期限之後報告仍有所缺漏、或截止期限後方繳交者,將不予補交、修改,亦不予以評分。
    • 「學生組排名獎」得獎隊伍內任一成員,曾於「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計畫辦公室」所運籌之「教育部全國大專校院人工智慧競賽 (AI CUP)」已獲得前三名(含第一~三名、金/銀/銅牌獎)之優秀成績達三次(含以上)者,若於比賽中再次得名,該隊伍將僅獲頒教育部獎狀、不發放獎金,獎金遞補予次一名隊伍,兩支隊伍將並列同一名次。此規定不溯及既往,獲獎次數累計自2022秋季賽起算。
    • Private Leaderboard排名前25%、且經評審委員團隊核定之隊伍(不超過30隊),將依比賽辦法提供教育部獎狀乙紙或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計畫辦公室電子版獎狀。惟指導教授不得與學生一同報名,請於報名系統及最終報告內填寫指導教授名稱。
    • 獲頒「學生組排名獎」之得獎隊伍,經主辦單位之評審委員審定後將獲得教育部獎狀乙紙。獲獎團隊成員之個人資訊,將以報名系統內所填寫之資訊為準 (資料最後修改期限同報告收件截止期限),並以此為製作獎狀及發放獎項之依據。
    • 「學生組排名獎」各項獎勵名額得視參賽件數及成績酌予調整,參賽作品未達水準時,得由主辦單位之決選評審委員決定從缺,或不足額入選。
    • 「學生組排名獎」之得獎隊伍,須同意競賽指導單位與競賽運籌單位,基於授課或人才培育或學術研究等之非營利目的,運用或分享優秀得獎隊伍所繳交之報告或程式碼。
    • 得獎隊伍需至少推派一員代表,依主辦單位通知參與後續頒獎活動、並進行簡報分享。如無隊友協助,則可請親友一人代表出席領獎及進行簡報分享。
    • 因報名資格審查及頒獎資料審核需求,請確認 T-Brain 註冊帳號之姓名為正確之中文姓名,如有需要可至 T-Brain 帳號之 My Profile 功能中進行修正。
  3. 趨勢科技人工智慧創意獎:得獎隊伍同意協助主辦單位下列安排,否則喪失領獎資格。
    • 本獎項不限參賽者身份,可與學生組排名獎同時領取。
    • 每一隊獲獎隊伍將各獲頒獎金2萬。隊伍內至少一人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或中華民國工作或學生簽證,該參賽隊伍方具領獎資格。
    • 本獎項之評選僅參酌報告成績。獲獎隊伍必須為Private Leaderboard排名之前30名隊伍,並依規定期限繳交報告與實作程式、通過評審委員團隊的審查。獎項得由主辦單位之決選評審委員決定從缺,或不足額入選。
    • 參賽者須依照「圍棋棋力模仿與棋風辨識競賽_報告撰寫說明文件」規定撰寫,說明文件亦將提供優良報告範本供參。評審將依據報告完整流暢性正確性原創性圍棋知識與技能之結合性、與是否具備發表研討會論文潛力等五個項目評分。若未達評審標準,本獎項可從缺。
    • 隊伍內至少一人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或中華民國工作或學生簽證,該參賽隊伍方具一般組領獎資格。
    • 獎金以新台幣匯款方式發放,符合報名規範及具領獎資格之得獎隊伍應推派有本地新台幣帳戶之隊員代表受領獎金,並以該隊員為中華民國稅務申報人,依規定簽署包含稅務、個資使用等相關之文件。
    • 得獎隊伍需至少推派一員代表,依主辦單位通知參與後續頒獎活動、並進行簡報分享。如無隊友協助,則可請親友一人代表出席領獎及進行簡報分享。
  4. Private Leaderboard排名前25%之隊伍 (不超過30隊),依規定繳交報告後經主辦單位之評審委員審定,將獲頒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計畫辦公室電子獎狀。
註2:若前13名有社會人士隊伍,學生組排名獎名額將以排名依序遞補,領取教育部獎狀及獎金。


評分標準

  1. 提交檔案請使用.csv檔,內容格式需符合比賽格式規定。上傳檔案內容請使用UTF-8(無BOM檔首)編碼,並使用Unix系統換行字符。請勿使用其他Non-Printable Characters,以避免評分失敗的可能。
  2. Leaderboard系統會對每次的提交結果進行評測,以最高分那一次呈現於Leaderboard。若出現參賽隊伍同分情形,以上傳繳交時間判斷排名順序。
  3. 比賽過程中,參賽隊伍可至Public Leaderboard與Submission History確認各次上傳之Public評測分數做為參考。Submission History內將提供每次評測的Public分數,以及5個相關的Sub-Score:Ten_Kyu_1、Ten_Kyu_5、One_Dan_1、One_Dan_5、PSA。
  4. 比賽期間所有Private評測分數不公布,比賽結束後將另外公佈Private Leaderboard的結果,並以此成績及規定繳交之報告為排名依據。
  5. 競賽測試集Private Dataset將於11/22 (三) 上午凌晨0點開放下載,同時可開始上傳答案。
  6. 11/22 (三) 上午0:00至11/28 (二) 晚上23:59:59之間,可上傳Private Dataset預測結果,逾時則不予評分。此期間每日上傳次數上限為5次,須注意每日上傳次數以檔案計算,若Public Dataset與Private Dataset預測結果合併於同一份檔案提交,則僅計算為1次提交。若Public Dataset與Private Dataset預測結果各自單獨一份檔案提交,則將計算為2次提交。


評分方式

本競賽包括模仿圍棋棋力競賽與辨識圍棋棋風競賽,模仿圍棋棋力競賽將模仿初段與10級圍棋玩家,分別需要提供最可能的著手與五個可能的著手(五手中預測對一個著手就算對)的預測,假設模仿10級分別得到Ten_Kyu_1、Ten_Kyu_5的正確率,模仿初段(1段)在兩種預測分別得到One_Dan_1、One_Dan_5的正確率。辨識棋風則需要辨識棋譜,輸出最後一手的棋風,假設預測得到PSA的正確率。總分計算方式為每項目正確率取小數點下四位,乘以比重後相加。

總分公式如下:
Score = Ten_Kyu_1 * 0.25 + Ten_Kyu_5 * 0.1 + One_Dan_1 * 0.25 + One_Dan_5 * 0.1 + PSA * 0.3

例如10級最可能的著手正確率與五個可能的著手正確率分別為分別為0.5505, 0.9005,初段棋力模仿分別為0.5005, 0.8005,棋風預測正確率為0.6505,則總分為:

0.5505 * 0.25 + 0.9005 * 0.1 + 0.5005 * 0.25 + 0.8005 * 0.1 + 0.6505 * 0.3 = 0.6280.


競賽規則

  1. 每日答案提交上限為 5 次。
  2. 參賽隊伍可以使用自行製作的資料,或額外的開源資源來增進模型訓練結果,惟務必使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方式來進行辨識。辨識結果禁止使用任何人工修正,但可於比賽結束繳交的書面報告文件中討論自製資料或開源資源對模型之影響及其分析。
  3. 若使用額外的自製資料或外部開源資料,包括及不限於網路上的第三方開源程式、或授課老師於課堂中提供之參考程式碼,須於比賽結束繳交的書面報告文件中提供相關來源、並說明參賽者基於外部資料對本次競賽結果的貢獻。如有爭議,主辦單位保有最終決定權。
  4. 為確保競賽公平性,Private Leaderboard排名前30名之隊伍於競賽結束後須繳交最終報告,包含(但不限於):(1)成員、(2)模型演算法說明、(3)資料前處理原始程式碼說明、(4)模型訓練原始程式碼與說明、(5)各項參數之設定(包括訓練權重)說明、(6)程式執行環境說明,(7)是否使用額外資源並說明來源。報告將由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計畫辦公室之專家委員組成之評審團隊進行審核,報告之完整性、正確性將影響獲獎資格與名次核定。
  5. 參賽者所上傳的結果不得使用人為修正,以避免影響比賽公平性。
  6. 各隊伍間不可私下共享程式及特徵值,賽後報告應獨立撰寫。但可在官方討論區公開討論,公開分享與討論後而為其他隊伍所參考者不在此限。
  7. 各隊伍請注意對於資料處理、模型程式、與相關構想的保護,切勿在競賽過程中將程式碼、報告草稿等資料,私下分享或傳遞給其他隊伍。若造成不同隊伍繳交之報告與程式雷同,將影響所有涉入隊伍的評審成績,情節嚴重者將直接取消獲獎資格。
  8. 如有需要,主辦單位有權在比賽途中調整資料集。
  9. 如有下列情事,主辦單位得無需告知參賽者,逕行取消參賽者資格或領獎資格:
    • 已有具體事證,所屬隊伍有任何抄襲、作弊、或詐欺等行為
    • 已有具體事證,所屬隊伍有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之情事
    • 已有具體事證,所屬隊伍有對Leaderboard系統進行攻擊
    • 已有具體事證,所屬隊伍影響其他參賽隊伍導致不公平事例發生
    • 已有具體事證,所屬隊伍違反本比賽活動辦法、或「T-Brain AI實戰吧平台服務」 使用條款、或「圍棋棋力模仿與棋風辨識競賽」參賽者使用條款
  10. 主辦單位保有對活動與競賽規則解釋及裁決的權利


  • 第一名 新台幣 6 萬元
  • 第二名 新台幣 4 萬元
  • 第三名 新台幣 3 萬元
  • 優等獎 新台幣 2 萬元
  • 優等獎 新台幣 2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佳作獎 新台幣 1 萬元
  • 趨勢科技人工智慧創意獎 新台幣 2 萬元
  • 趨勢科技人工智慧創意獎 新台幣 2 萬元
  • 趨勢科技人工智慧創意獎 新台幣 2 萬元

學生組前13名隊伍除獎金獎項外,並將獲頒"教育部獎狀"。排名第14至30名之且為前25%之隊伍,不限身分依規定繳交報告後經主辦單位之評審委員審定後,可獲頒"計畫辦公室電子獎狀"。


競賽時程

項目 時程 說明
報名時程 2023/9/1– 2023/11/20 開放報名
競賽訓練集Training Dataset下載與模型訓練時程 2023/9/26 11:00 AM – 2023/11/28 競賽隊伍可下載競賽訓練集Training Dataset
競賽測試集Public Dataset下載與比賽正式開始 2023/10/3 11:00 AM – 2023/11/28
  • 10/3早上11:00起競賽隊伍可下載競賽測試集Public Dataset,並上傳答案,每一日曆日可上傳之次數上限為5次,此期間,參賽者可獲Public Testing Dataset之評分結果做為參考。
  • Public Score若出現同分,以繳交時間判斷排名順序,先上傳者名次在前。
競賽測試集Private Dataset下載與預測 2023/11/22 11:00 AM – 2023/11/28
  • 11/22 凌晨0點起競賽隊伍可下載競賽測試集Private Testing Dataset,期間之Private Testing Dataset評分結果暫不公布,最終分數將取自最高分的一次上傳結果。
  • 此期間預測結果每日提交之上限為5次,每日上傳次數以檔案計算。若Public Dataset與Private Dataset預測結果合併於同一份檔案提交,則僅計算為1次提交。若Public Dataset與Private Dataset預測結果各自單獨一份檔案提交,則將計算為2次提交。
  • Private Testing Dataset答案上傳期限至2023/11/28晚上23:59:59,逾期不接受上傳。
  • 競賽者需於規定時間內上傳檔案,答案檔案需依照規定之格式,以避免上傳失敗的問題。
結果發佈 2023/11/30 11:00 AM 公佈 Private Leaderboard成績
上傳報告 2023/11/30 – 2023/12/6 優勝隊伍提交預測模型的說明文件、自製之訓練資料集、與程式碼
公佈最後名次 2024/1/4 11:00 AM 公佈本次比賽的最終名次
頒獎典禮 2024年初(暫訂第一季) 頒獎典禮將與初階賽及進階賽一同辦理,細節將另行公佈


競賽指導單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結合資訊、科技與人文,引領學校邁向永續發展新世紀」之願景,規劃「前瞻人才培育」、「精緻數位學習」、「科研倫理素養」、「數位公義關懷」、「校園環境永續」五大目標,建構以「人」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培育具關懷社會與環境之現代公民,強化國家永續發展。

競賽運籌單位:教育部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計畫辦公室

本計畫【人工智慧競賽與標註資料蒐集】為教育部所發起的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中的其中一項子計畫,透過訂定競賽議題,並每年舉辦AI競賽,藉由搭配學期時間與學校課程合作,老師可審核學生學習一學期後將理論運用在實際問題上的能力,且因競賽資料較貼近生活實際狀況,而非針對教學方便所製作出簡單的數據,學生需要更深入思考才可達到標準,AI競賽將會經過競賽審查委員嚴格審查後頒發獎金及獎狀,以資鼓勵學生們參與培育更多AI人才。


議題提供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NDH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簡稱NDHU CSIE、東華資工,成立於1995年,隸屬於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為國立東華大學創校系所之一,擁有國際學士班、國際碩士班、國際博士班,也是全國唯一受中華民國外交部「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認證,遴選世界友邦菁英深造之資工學府,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2021年《臺灣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NTU Ranking),東華資工被評為全球計算機科學排名前350大。《泰晤士中國學科評級》東華在信息與通信工程(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被評為全球A級學科,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並列,全國僅次國立臺灣大學(A+)。


平台贊助單位:趨勢科技

趨勢科技為資訊安全解決方案全球領導廠商,致力建立一個安全的資訊交換世界。我們專為消費者、企業及政府機構設計的創新解決方案,能為資料中心、雲端工作負載、網路、端點裝置提供多層式安全防護。我們的產品皆彼此整合、共享威脅情報,提供環環相扣的威脅防禦與集中式的掌握及調查能力,實現更好、更快的防護。趨勢科技全球共超過 6,000 名員工,遍及 50 個國家,並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全球威脅研究及情報,是企業保護連網環境的最佳夥伴。


Q&A

若對於比賽有任何問題,歡迎在 討論區 提出,或是將問題透過 Email 寄到 t_brain@trendmicro.com。



巡迴課程

主辦單位將在全國開設 AI CUP 巡迴課程,有興趣的參賽者歡迎至 AI CUP 網站 關注最新消息,或追蹤 FB 粉絲專頁

Loading . . .